快訊
3月13日,有傳言指出,像騰訊和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擘將在接下來的數個星期中進行大規模的裁員。根據內部人士的推測,騰訊將會削減10%至30%的職位,而阿里將會削減30%的職位。
據傳騰訊 PCG (平臺與內容業務)將削減4000名,而 CSIG (云計算與智能工業部門)將削減2000名,光是這兩大業務群體的裁員,就占了騰訊10%的人員總數。
阿里旗下 MMC業務集團已開始籌劃裁員,此次裁員人數為20%左右,多項業務已基本確定。據披露,阿里巴巴在2021年3月發布了 MMC計劃,專注于社群運營,并將零售通與盒馬市場相結合。(來自凱爾國際投資銀行 PEVC)
中概股大跌,美資開始回流
國內的互聯網大廠不乏騰訊、阿里、拼多多、滴滴,這些公司在發展時期通過外部融資發展壯大,也順利地在國外股市上市交易。這些企業可以源源不斷地融到國外的資本投資,這對于企業資產至關重要。
隨著2018年開始,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概股中的互聯網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其股價一直在下滑。伴隨著美聯儲宣布將在3月份左右實施加息動作,以及俄烏沖突的突然爆發,美國繼續對中國施加制裁,這些都是造成3月10-11號中概股斷崖式下跌的部分原因;ヂ摼W公司受災尤為嚴重。
在某些大型中概企業,其累積的累計下跌幅度也非常大,例如拼多多,貝殼,滴滴出行,愛奇藝,從2021年開始,已經下跌了80%以上。中概企業,現在的市場價值仍然在10億美金以上,其中有好未來,霧芯科技,新東方,新蛋,金山云,涂鴉智能,滴滴出行,愛奇藝,這些公司在2021年的最高漲幅都在90%以上。
由于股票價格暴跌,中國企業在美市場的價值也出現了急劇下降。Wind公司的數據顯示,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市值從2021年高點到現在已經下降了一萬億還多。
互聯網公司是很敏感的,這不,他們開始有動作了。
互聯網寒冬是狼來了的故事嗎
2018年,互聯網寒潮剛剛來襲。10月,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則有關阿里“全面縮減人員編制”的消息,有網友回復:“阿里要裁員 50%,剛收到的通知”。11月,有網友匿名爆料,稱“京東將裁員超 10%,擬先裁未婚未育女性”。12月,斗魚深圳的 70 名員工在沒有收到任何郵件的情況下,被口頭傳達了裁員消息,更有接近斗魚的人士稱“斗魚武漢總部也有裁員計劃”。12月,在脈脈、微信等社交平臺上,有多位自稱知乎員工的網友爆料稱,知乎正在大規模裁員,比例將達到 20%。更有內部員工留言證明,目前已經裁了 500 人,裁員還將繼續,被裁的員工可以獲得N+1 補償
2019年,阿里巴巴不再招聘,優酷裁減;百度精簡了,上半年,不再招聘工作;京東裁減10%;滴滴裁減15%;約2000名雇員;美團上海網(美團)的技術人員裁減50%;知乎裁減20%,接近300個;摩拜裁減20%至30%;嘀嗒嘀哩被裁掉了20%; HC被裁;錘子公司出現了問題,已經被凍結;愛奇藝的游戲機裁減了10%;斗魚的運營重組;在國外的直播間,幾乎有80個人被裁掉;36氪裁減30%;新浪公司裁減20%;微博裁撤20%; Keep裁掉10%到15%;蘇寧裁減10%;人人車大幅裁減;瓜子二手車;科大訊飛變相裁減30%的人員;貝殼租房的變相裁員;馬蜂窩裁員10%。
2020年剛開始,網絡巨頭騰訊將為騰訊服務7年的資深雇員進行“冰塊”般的裁減。公司的內網賬號、工卡、公司郵箱等所有與公司相關的信息都被“封條”了起來,而“無情”則是在安保人員的嚴密監視下,將所有的文件都打包好,然后就這么走了出去。除了騰訊,華為從2020年伊始就已經制定了一項預定的年度削減10%的削減方案。
愛奇藝在2021年下半年創下了各大公司的裁員紀錄,裁員20%到40%,規?涨。除了愛奇藝,其他幾家“尸骨累累”的大公司,比如百度,騰訊,字節跳動,滴滴,蘇寧等等,也逃不出“裁員”的魔咒。
到了2022年,3月份一過發完年終獎,又迎來了新的一波裁員。而且現在裁員的周期越來越短,這進一步說明了互聯網企業的財力捉襟見肘。
互聯網裁員是狼來了嗎?真不是。他們就如同遠方的幻影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互聯網公司員工大洗牌,老百姓如何存活
裁員,也許不是由于這個員工工作不認真或者犯下了大錯,客觀上來說,就是資本運作的結果;ヂ摼W職位的工資往往比傳統行業工資翻了一兩倍,某些搶手的熱點崗位甚至翻了幾倍都不止。這從本質上來說,就好比炒股,價值是被炒上去的。哪兒來的資本?風投融資、股市運作。通過融到熱錢,企業愿意以更高的價格雇傭更優秀的員工;ヂ摼W寒冬?就算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在美股市受到重挫或是做空,他們依然有港股A股托底,所謂的炒作互聯網寒冬,不過是看到了被放大的裁員的一面。
在裁員的同時,這些互聯網公司也在拼命地招聘新員工,吸納新鮮的血液。我們經常在脈脈上看到每年畢業季這些大學生都簽了什么樣的單位。其中不乏入駐互聯網巨擘的麾下,年薪25-50萬左右的應屆生工資。是那些被裁員的老員工不優秀嗎?不,并不是。這只是資本在洗牌。僅僅是人員的洗牌。用更低廉的價格招聘更年輕、知識儲備更豐富的員工,資本就是這樣無情。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互聯網大廠的外包比例在增加。一個正式工的工資能養活三個外包員工還富余,何樂而不為呢。外包,又是資本市場埋下的另一個深坑。有些人或許說外包崗也能轉正,也能享受到正式工的待遇,但是在經濟下行的當下,各企業都收緊口袋過日子,似乎并不會為了員工能力的認可而增加開支。
老百姓該如何看待互聯網的裁員行為呢?遠離,看看就好。割韭菜、剪羊毛的故事一直就是互聯網的都市傳說,只不過在疫情蔓延、經濟遲鈍的當下,擺到明面兒上了,變頻繁了。
結語
互聯網裁員,自從熱錢褪去之后,就再也沒斷過,這進一步反映了企業的焦慮心理。我們不應對互聯網裁員嗤之以鼻亦或是冷眼觀瞧,每一個被裁員工的背后都伴隨著一個裂痕滿溢的家庭。都老大不小了,都不容易。筆者反而對資本市場這種割韭菜式的運作表示憤慨,企業有難,尚可理解;常規化運作,終究有其被反噬的一天。
52RD.com 微博關注:http://weibo.com/52rd 微信關注:admin_52RD推薦 | 熱評 | 熱門 | MORE> |